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患病儿童不聋不哑却不言不语,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就像被一扇门堵住,旁人进不去也打不开。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及感觉异常的一组神经发育性疾患,可累及孩子的情绪、认知及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果你身边有来自星星的孩子,请多一份善意,多一些关心,多一点帮助。
关注儿童成长点滴,早期识别,尽最大可能逆转发育偏离
很多专家认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不是因为疾病将已有的功能丧失,而是这个技能几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属于发育问题。当孩子出现早期预警症状,如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不当,就要充分重视起来,一定不要抱有“贵人语迟”、“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的盲目期待。
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少)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缺乏共同注意;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12月龄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12月龄起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等。
重视早期家庭干预,科学育儿,尽最大限度增加社交互动
家庭是孩子主要生活的场所,父母及家庭成员是孩子早期社交互动的对象,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请珍惜并利用好跟孩子互动的时光,尽可能创造社交机会,如出门上班时跟孩子挥手再见,下班回来放下手机同孩子捉迷藏、躲猫猫,将玩具或食物放在孩子看得到却拿不到的地方,不包办过多,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各种技能等。
尊重儿童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尽最大努力促进发育追赶
正常儿童的社交沟通技能发育遵循从情绪识别、共同注意、非言语沟通到言语沟通的发展规律; 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从亲子依恋、亲子关系到同伴关系的递进。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更是如此。在开展系统干预训练和家庭互动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实现追赶,这是一个逐步缩小差距的漫长过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我们也始终相信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每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都能够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文:儿童保健科 霍言言/医师 张媛媛/副主任医师
编辑:龚紫兰
作者简介
霍言言,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高危儿的早期发展促进,擅长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儿科常见疾病,如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问题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局级课题多项,参编书籍6本,曾荣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第七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等。
张媛媛,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 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青年委员。
医疗专长:主要从事发育行为儿科相关临床工作。擅长语言发育迟缓、社交沟通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治,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行为干预,营养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饮食行为干预等。
专家门诊时间:
泸定路院区 周二全天,周三全天,周四下午
北京西路院区 周五上午
上海市⼉童医院⼉童保健暨发育⾏为⼉科是上海市公共卫⽣重点学科建设成员、上海交通⼤学医学院附属⼉童医院重点学科、⾸批国家卫⽣健康委妇幼司批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专科、上海市⼉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上海市阳光宝宝定点康复机构、上海市残联认定⼉童智⼒障碍、⾃闭症评定机构,是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体的专业科室。长期开展⼉童体格⽣长及神经精神发育评估、膳⻝营养⼲预、早期发展促进、⼼理⾏为⼲预和治疗等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