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欢迎您到来! 供应商平台

关注我们的微官网

关注我们互联网医院

 
— 科普教育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
高温天,如何帮助孩子防暑降温、避免疾病?
发布日期:2023-07-25发布人:田园


持续高温,好动的孩子如何防暑降温?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李华主任表示,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较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需减少高温期的户外运动,配以清淡饮食,同时早晚开窗通风,避免空调病的发生


图片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

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在出门前做好一切防晒防暑工作,要戴太阳镜、遮阳帽或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中午至下午14时,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尽量不要呆在户外。空调温度不要开设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的发生。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李华主任称,“暑多夹湿”,用空调的时候也要防止空调病的发生。因为湿和热常易同时侵入人体,引起人体发热、嗜睡、全身酸软,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表现。建议天气虽热,每天早上必须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图片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夏季最好盖毛巾被,不要因为炎热而将孩子全身脱光睡觉,“裸睡”易使孩子腹部着凉。李华主任认为孩子的胃肠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凉引起以肚脐周围阵发性疼痛,并发生腹泻,再热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孩子睡觉时要避开蚊虫侵扰,可以配上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或插上电蚊香,但不要离得太近;还可以在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在孩子的浴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图片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

“中暑一般表现为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面色白、口渴、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李华主任介绍说,暑热易耗伤人体气阴,一定要多喝水,多保存体内阴液。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补水宜少量多次。孩子不宜多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易患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要保证食物新鲜清洁,夏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即买即烧即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的肠胃道。夏天是吃冷饮的季节,但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下降,会让人体无法适应这么低的温度,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图片清暑利湿防小儿痱子

天气太热,许多小孩容易长痱子,“汗水多、皮肤湿,就容易长痱子,特别是小孩的额头和颈部”。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暑热夹湿,蕴结肌肤,毛窍阻塞而成。应勤换洗衣物,衣服要宽大、干燥,避免穿化纤内衣。对于治疗痱子,李华主任介绍一个小妙招,可用20ml十滴水放人浴盆内加温水洗浴,或金银花和野菊花各30克,煎水洗泡5~10分钟。饮食方法可用绿豆30g、薏米仁30g、冬瓜60g以水煎汤,加白糖适量调味服食,每天1剂,连用7~10天;夏季少食辛辣、燥热食物,多吃苦瓜、冬瓜等有清暑利湿作用的蔬莱,均可有效地预防痱子的发生。


图片夏季防暑药物及食物

为了孩子能安全度夏,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李华主任建议孩子夏天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还应多吃能够预防中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像西红柿、西瓜、苦瓜、乌梅、黄瓜、绿豆等。多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也可适当用些中药如金银花、菊花、荷叶水泡代茶饮,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痱等功效,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寒凉过度损伤脾胃。


专家简介

图片



李华,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师承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虞坚尔、王霞芳、徐荣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海派中医董氏儿科传承人,上海市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蔚童医术”项目负责人,“长三角”医联体嘉善县中医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李华主任中医儿科工作室”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SCI和核心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儿保养育》专著,副主编《王霞芳儿科临床经验撷英》、参编《海派中医•董氏儿科》、《0-6岁小儿养育手册》等多部学术专著。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二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热症、鼾症、慢性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小儿厌食、急慢性腹泻、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以及抽动症、生长迟缓、性早熟、月经病、遗尿、血尿、汗症和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等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


门诊时间

北京西路院区

周二(专家门诊)

周五,周六上午(特需门诊)

泸定路院区

周一、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图片


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传承上海市名老中医徐蔚霖教授、董氏儿科董廷瑶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上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注重内外合治,在呼吸、消化、神经、血液、肾脏系统等疾病方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021年中医科“儿科疗法(蔚童医术)入选静安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科目前医护人员共计12人,医师10人,护士2名。高级职称6名,博士3名,硕士7名,硕导3名。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先后立项国自然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局级课题18项,SCI和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著作2部。其中“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临床治疗紫癜”科研项目获得中央卫生部全国科学集体奖,“小儿中医专业”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根据专科临床需求,科室引进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电子艾灸仪、微波治疗机、氦氖激光治疗仪器、舌脉象/经穴/体质辨识采集分析仪等先进专科设备。配有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院内制剂及中医验方(抗病毒口服液、遗尿合剂、抗早熟方、麦芪益肺合剂等)等多种内服中药,并先后开展了诸多外治法,包括中医舌脉象经穴体质辨识技术、穴位敷贴、推拿、针灸、挑治、氦氖激光、中药定向透药、拔罐、微波、耳针等项目。并设有中医慢性咳嗽、哮喘、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病、抽动症、血液病、遗尿、汗证、月经病、推拿针灸、膏方、中医体质调护、中医新冠感染康复门诊等专科专病特色门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