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来了个“红领巾”,非常礼貌而简洁地总结了来看病的目的:“医生好,最近我自己发现眼皮上肿了个包包,我姥姥说就是个麦粒肿,可是几天了都没好转。”
眼皮肿了,就一定是麦粒肿么?
当然,不可否认,眼皮上麦粒肿的确比较常见,长辈们经常把它与霰粒肿混为一谈。
首先,我们俗称的眼皮并不是单一的一层皮,里面有板层的“骨架”,医学上称为“睑板”,其主要组织结构是一条条纵向的腺管,上下眼睑分别有几十根这样的导管,任意一部分导管排出受到阻力,出现了不畅或者淤堵,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在管内就会形成的鼓包(霰粒肿),一般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在睑板腺管内可以摸到硬结,不痛,可以滑动的。随着鼓包进一步的堆积发展,拉开眼皮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团紫红色或者紫蓝色暗区,此时如果正好有细菌感染,这个部位的眼皮会出现红肿、疼痛(麦粒肿),甚至引发全身发热和炎症。小鼓包有时可以自行吸收,但如果鼓包持续增大,会从眼皮里面或者外面穿破,这时候手术在所难免。所以,麦粒肿和霰粒肿是可以有转化的,它们不是某个年龄段专属的疾病,儿童和成人都可以出现,不能笼统的认为这是一回事。当然,如果是单纯的麦粒肿,消炎滴眼液大部分可以控制,如果范围太大,可能需要切个小口引流,就像“泄洪”一样,里面的脓液引出来,病灶甚至可以恢复原样。简单地说,睑板腺的阻塞本质与青少年脸上长“青春痘” 是一样的,与激素分泌旺盛、油脂代谢失衡有关,过敏体质、爱揉眼、爱发脾气、爱哭闹、敏感性格、睡眠不好的孩子相对更容易得麦粒肿/霰粒肿。
得了麦粒肿/霰粒肿在饮食日常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一般来说,吃的清淡一些,少吃辛辣,少吃油腻,少吃甜食,不挑食,有助于减少麦粒肿/霰粒肿的发生机率。如果觉得有早期的征兆,可以用热毛巾敷眼睛,或在喝水时用杯中的水蒸气蒸敷,促进睑板腺的油脂分泌;同时注意眼部清洁,改善生活和阅读习惯,不要用眼过度,不提倡熬夜看书、长时间“刷屏”等,另外也要增加户外活动,并多喝水,多补充新鲜水果蔬菜。但是,就像“青春痘”一样,在生长旺盛时期相对高发,最主要还在于个人体质,即便吃得清汤寡水,小心翼翼呵护,也难以阻挡鼓包的此起彼伏的进攻,这时我们只能饮食-生活-医药多方位入手,尽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这种小鼓包能有什么大危害呢?
如果比较小,能自行消退,一般局部用药即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如果特别大甚至突破皮肤引起红肿、溃烂,可能就很难自行消退。霰粒肿长时间不消退,会压迫角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散光,严重的还可能继发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伴有皮肤破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化,牵拉导致眼睑畸形。
麦粒肿/霰粒肿不就是个小手术么,小手术为什么还要做全麻?局麻做不了吗?
麦粒肿切开引流以及霰粒肿切除都是不折不扣的小手术,也是成年眼科医生最常做的一类门诊小手术。但是对于儿童来说,配合度以及耐受能力不可控,况且眼皮距离角膜太近,万一孩子晃动,损伤到角膜容易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害,基于安全性考虑,儿童眼皮上绝大多数的手术都需要全麻才能完成,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局麻的疼痛和恐惧可能会给孩子在就医体验甚至成长过程中留下心理阴影。况且,这个疾病本身具有复发倾向,因为局麻时间受限,不能完全切除囊腔,不能检查周边区有无其它囊肿,手术无法做得很彻底,相对更容易复发。假如孩子年龄足够大、配合度高,以单个囊肿表现为主,是可以考虑局麻手术的。
有的家长,听了其它家长同事亲戚邻居的“经验之谈”,拒绝手术治疗,等着让它自己吸收。可是,偏偏没有其它家长的孩子那么好运,拖延的结果越来越严重,直到出现了破溃僵硬了才不情愿地做了手术,这时候,囊肿已经出现瘢痕化的表现,好不容易家长下决心做了手术,效果也很不好,有部分孩子还是会出现眼睑的畸形,最后为此还做了植皮手术!这种不必要的拖延,医生真是深感痛惜。
麦粒肿/霰粒肿做了手术还会复发吗?手术会留疤吗?
麦粒肿多因为细菌感染引起,如果不注意卫生或者眼卫生不到位,即便同一位置还是会反复发生的。霰粒肿的个人的易感体质因素居多,手术操作一般将霰粒肿的囊膜去除掉,所以已经手术部分的腺体导管一般很少会再发,但即使做了手术,将来也不能保证眼皮的其它腺体部位不会再发。手术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即将瘢痕僵化的组织,尽可能减少留疤的风险,能不能留疤主要取决于霰粒肿发生的部位(眼皮内面的切口不易留疤,眼皮外短时间内会有轻微切口的痕迹);同时,也要取决于是否及时手术,以及个人是否为瘢痕体质等等因素。
除了麦粒肿/霰粒肿,还会有其他可能么?
当然,眼皮上的鼓包不一定都是睑板上腺体出的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比如眼睑的血管瘤,如果位置靠近皮肤表层,会是“草莓痣”的鲜红色,如果在皮肤深层,会出现蓝色或紫色,这类鼓包形状一般不规则,软软的,多半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迅速生长,至6-7岁时可能会自行消退。还比如:钙化上皮瘤,这也是儿童眼科常见的一种眼肿物,摸上去一般较硬,颜色灰黑为主,也有合并感染后反复红肿-消退-红肿,在追问下多半会有外伤的既往情况,这种鼓包切除后较少复发。还有些眼皮突然出现像 “蚊子块”的鼓包,可能是过敏反应出现痛痒后,挠出来的眼睑皮肤疹,这时候不仅需要眼科就诊,还需要皮肤科医生来帮忙了。
文:眼科 叶海昀/副主任医师
编辑:龚紫兰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叶海昀
上海市儿童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眼科博士
中国眼科女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早产儿眼科学组成员
多次参与援滇援藏扶贫等公益项目
在Lasers Med Sci、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Med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泸定路院区)
周五上午(北京西路院区)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简介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是以小儿斜弱视治疗以及视光为特色,覆盖小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专科。目前分为四个亚专科:斜弱视眼整形组,视光组,眼底病组,眼表组。
现已开展各型复杂斜视手术(包括眼球震颤、颅缝早闭,天使综合征等罕见病合并的眼病)、上睑下垂、眼睑综合征、后巩膜加固、眼眶肿瘤、睑内翻倒睫、眼睑肿物、泪道阻塞、先天性白内障、ROP筛查等。年门诊量超过12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4000台次。
近八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上海科委项目1项,院级课题5项。累计发表SCI论文及国内期刊论文50余篇(SCI4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4篇,5项专利。
2016年10月,美国眼科协会授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为全球小儿眼科fellowship培训基地。
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科学分会全国首家“儿童眼病诊治示范中心”挂牌成立。
2022年3月,被上海市卫健委授予市级儿童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
2022年11月,牵头成立上海市眼科专科联盟儿童眼科亚专业委员会。
上一条:儿童血管瘤常见问题Q&A
下一条:儿童尿路感染,该怎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