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欢迎您到来! 供应商平台

关注我们的微官网

关注我们互联网医院

 
— 科普教育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
宝贝盛夏养生宝典
发布日期:2023-07-31发布人:田园

8月开启盛夏模式,温度高,闷热,孩子易渴、易上火;另外,暑热外蒸导致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气侵袭。那么,盛夏要注意哪些养生要点?究竟如何做,才能科学地让孩子既解暑又避免生病呢?如何避免湿气的困扰…… 

图片下面我们从中医中汲取智慧,让孩子从容度夏。


注意保护阳气

8月温度很高,人体大量出汗,会损伤阳气;而且如今各式各样的制冷设施(比如空调),也很容易伤阳气。所以在夏天反而尤其要注意防寒,阳虚、气虚的宝宝,可以多吃点姜枣茶,做点三伏贴、艾灸来温养阳气。另外,夏季当“无厌于日”,这不是说一天到晚都晒太阳,而是说不要一味地呆在空调房里躲避阳光,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出出小汗,排排身体里的湿浊。当然,中午那段“毒日头”是最伤津液的,还易诱发日光性皮炎等皮肤问题,是一定要避开的。需要提醒的是,最好不要让孩子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因为在夏天,人体为了顺应自然,阳气会浮跃到肌表,如果长时间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导致卫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人体容易感受外来邪气而发病。


注意调节好睡眠时间

夏季昼长夜短,应该顺应天时作息,“晚卧早起”(当然最晚也不要超过11点),白天可以安排适当的午睡来补充晚上睡眠的不足。中午11~13点,气血流注于心经,此时让孩子小憩30分钟到1个小时,是夏天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养心之法。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这样可以提振下午的精气神。 


注意饮食

8月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对应五脏的脾,所以长夏最容易患脾胃病,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拉肚子等症状。对于平时脾胃就比较虚弱的孩子,要及时调整好饮食,保证营养充足,但不宜过饱,过饱则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很多人认为冬天冷,要喝热水;夏天热,自然要喝些冰水。其实这是认识误区:夏天时,人体气血全都浮在体表,表面上看是很热的,其实五脏六腑是阴凉的,所以古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要多吃蔬果、蛋类、豆制品等,细粮与粗粮、稀与干要适当搭配。注意健脾祛湿,适当吃些赤小豆、米仁、白扁豆、陈皮、丝瓜、冬瓜等,不要把湿气带到秋天,否则就是给身体健康“埋雷”。心火旺盛、肝火亢盛的人,天热要吃“苦”,胜似进补;也可适当喝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茶(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


清热必须生津

只要补充足量的津液,给身体足够的“源头活水”,再热的天一样可以快活逍遥。夏季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所以单纯靠喝水不足以弥补机体需求,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可以多吃蔬菜以及适量水果,再配合吃些健脾、清暑热的汤水(比如三豆饮、银耳莲子汤、绿豆汤、赤豆汤、荷叶茶等)。

另外,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可选用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或者生地、百合、桑葚、乌梅等煮水待茶饮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释放热情

夏季当“若所爱在外”,意思是说,夏天我们的情绪可以尽情宣泄,喜欢什么,要充分地表达出来,不要藏在心里面,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出去走走,参加各种活动,多发展兴趣爱好,让精神生活充盈起来。身心皆调,才是养生的最佳状态。


冬病夏治

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俱盛,很适合用内服中药配合敷贴、艾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比如冬季哮喘和鼻炎等)。

推荐几个食疗方

1.三豆饮

这个方子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绿豆、赤小豆、黑豆;另一个为了增加健脾之效,把赤小豆改成了黄豆,变成了绿豆、黄豆、黑豆。两个版本的制作方法都是将三种豆子各20~30克,浸泡1小时以上,大火烧开,然后小火煮到豆子软烂即可。喝汤不吃豆;可加生甘草。功效:黄豆补脾,可以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黑豆补肾,滋养肾水,同时可以收敛胆经浮越的相火;绿豆清热,可以清肝之热;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如果孩子胃口不好,可以加一单山楂(6-9克)、冰糖,消食开胃,清甜可口。在古时候,像孩子发烧这种热病,就用三豆饮,因为此时肝火旺盛,需要平抑火气,也需要水来滋养,三豆饮正合适。

小贴士:

 赤小豆版的三豆饮,适合热盛体质、肝火体质的孩子;黄豆版的三豆饮,适合脾胃虚弱、阴虚火旺的孩子;加了山楂的三豆饮,适合积滞体质的孩子。


2.姜枣茶

做法:大枣5枚,洗净、切碎(掰开)、去核,生姜(带皮)4片,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焖20分钟左右,可以加红糖,或者蜂蜜、冰糖调味。功效:姜卫外,枣安内,共同调和营卫。适合气虚、阳虚体质的孩子,补中焦脾胃阳气、除寒气,可以在夏天彻底把身体的寒邪逼出去,把阳气养足。


3.绿豆百合粥

做法:绿豆20克,粳米或糯米约100克,鲜百合25克,同煮成粥。功效:绿豆是夏季常用食材,能够消暑利尿、清热解毒;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再加少许粳米或糯米,既能清热解暑又可兼顾养心,很适合心肝火旺热盛体质的孩子。


4.酸梅汤

做法:乌梅3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继续煮15分钟,捞出乌梅;然后将100克白糖放入锅中,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化;再将准备好的适量凉开水倒入锅中即可。功效:生津开胃,消暑清热。适合心肝火旺热盛体质、阴虚火旺的孩子,或者运动过后、大汗过后。


中医理疗方法

1.推拿按摩

揉腹透热法:将双手劳宫置于肚脐之上,先顺时针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一圈一圈地进行按揉,揉至满腹,共揉九圈,然后再从大到小一圈一圈揉回到肚脐,这样顺、逆时针各揉九圈为一个动次,可以反复这样进行按揉,以揉至腹部温暖舒适为佳。功效:夏季养生的核心是养心,中医讲心和小肠相表里,此法可通腹气、去肠寒、养心平心。

点揉䐷中穴:令人心气舒畅。

清暑热推拿法:清肺经 300 次;清天河水 500 次(推六腑 300 次);按揉足三里1分钟;揉内劳宫1分钟;擦涌泉 1分钟(补肾经300次);推下天柱骨100次。


2.艾灸:推荐足三里、大椎穴、神阙穴、关元穴等常用保健穴,5~10分钟。适合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的孩子,阴虚体质或者热盛体质的孩子慎用。


3.三伏贴: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药物作用、穴位作用和经络作用),达到“扶正固本、调节阴阳”,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抵抗外邪等作用。


作者简介

图片


郭爱华,上海市儿童医院主治医师,耕耘于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20年,师从多位上海名老中医,博采众长。擅长从调理脏腑入手,治疗小儿厌食、疳积、功能性腹痛、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小儿抽动、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