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欢迎您到来! 供应商平台

关注我们的微官网

关注我们互联网医院

 
— 社会公益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公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医务社工志愿者 缓解超半数医患关系
发布日期:2017-11-13发布人:

      《新民晚报》2017.11.12第七版报道:医院门急诊量屡创新高,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易诱发医患矛盾。好在,有一群特殊的人们,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前夕,记者获悉,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已拥有超过600名医务社工和10万名医院志愿者,两年来为600多万人次的患者提供导医、交流、探视、心理舒缓等各类关心和助医服务。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患者群体是少年儿童,2012年医院启动“精品医院、人文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目标,成立了社工部,经过5年的发展,社工部构建了“四叶草”服务模式,建立了“患儿成长支持”、“家长成长支持”、“志愿者成长支持”、“医护工作人员成长支持”四大医务社工服务体系。

  社工部主任钮骏告诉记者,过去,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不外乎导医、陪护、维持秩序“老三样”,他总在思考着做点更“专业的事情”,将患儿的需求与志愿服务精确对接。于是,医院与隔壁邻居华东师大四附中共建“彩虹湾病房学校”,请来专业的老师为住院的孩子们提供系统化的课业辅导;“家长学校”定期为爸爸妈妈们提供精准的医疗科普讲座,提供和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改善医患沟通不畅的难题;“用音乐去爱”公益项目引导音乐志愿者来院用音乐陪伴患儿,用音乐疗法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丰富有趣的活动现已成为医院的一大亮点,不仅如此,“四叶草”服务模式也关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本身的需求。比如,护士这一群体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有时候难免出现职业倦怠,社工部开展“天使爱美丽”职业倦怠期干预小组。又如,“志愿者成长支持”服务体系,让各个年龄层次的志愿者都能在医院平台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活动。眼下,儿童医院正在开发一个“互联网+志愿者”App。患儿家长通过平台发布服务需求,而社会志愿者则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接单,形成点对点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社工及志愿者,不是医生护士,却也能为病人带去慰藉,给医院平添暖意。钮骏认为,医院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服务。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工作,是构建文明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为深化医改打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医务社工力量,能促进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诊疗的占75%,缓解医患关系的占50%以上。

  近年来,上海的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志愿服务已覆盖全市16个区和506家医疗机构;152家医疗机构独立设置了社工部。全市各行业建立的127个志愿者服务基地中,医院志愿者基地达到46个。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分享到: